穩住電子信息制造業首位優勢
關鍵詞: 電子信息制造業 穩增長行動方案 技術創新 市場需求 產業結構優化
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行動方案正陸續出臺。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印發《電子信息制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主要目標是到2026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收規模和出口比例在41個工業大類中保持首位。保持首位,這一目標表明了電子信息制造業的規模領先性和持續穩定性。保持行業競爭力,不僅是電子信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穩定工業經濟增長、筑牢實體經濟根基的有力支撐。 ??電子信息制造業是工業經濟增長的壓艙石,行業營收規模連續10多年居41個工業大類首位,對GDP增長貢獻率顯著。從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機、電腦、家居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基礎設施,都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電子信息制造業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陣地,集中了我國在芯片、5G/6G、人工智能、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前沿領域的核心創新力量,其技術突破不僅推動自身升級,還賦能其他產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 ??鞏固優勢,先要清醒認知挑戰。一方面,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更為凸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便無從談起,隨時可能因外部波動陷入被動;另一方面,行業內部低價競爭、同質化發展等現象,也在消耗著產業升級動能。這種“內卷式”競爭帶來利潤減少,進而導致研發不足、產品低端,陷入惡性循環。長此以往,不僅會削弱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在全球市場的話語權,還會錯失產業升級的戰略機遇。 ??提升質量,創新是第一動力。產業鏈的薄弱之處就是技術攻關的突破口,聚焦5G/6G關鍵器件、芯片、模塊等核心領域,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讓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產業實力,在全球競爭中掌握主動權,避免陷入大而不強的困境。要在產品端下足功夫,創新產品形態、提高質量水平、培育高端品牌,讓電子產品既好用又領先。這包括推動手機、電腦等設備迭代升級,讓人工智能設備變得更聰明、更好用,打造新型顯示、智慧家庭等新興產品等。 ??做大總量,需求是根本支撐。在國內市場,圍繞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提振手機、電腦等傳統電子產品消費,并研發新產品、擴大新場景,挖掘大眾消費潛力;聚焦產業領域新需求,推動電子信息基礎設施和產品服務與千行百業相融合,培育新業態。在國際市場,在鞏固傳統產品出口優勢的同時,推動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等新興行業“走出去”,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優化結構,疏堵結合是關鍵。堵是要給光伏、鋰電池等領域畫紅線,通過完善行業標準、強化產品質量管理、建立價格監測機制等措施,打破以價換量的惡性競爭局面;疏則是要引導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帶頭作用,以大帶小加強產業鏈協同創新,讓企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優化地方產業政策,避免盲目擴產和同質化布局,因地制宜推動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穩住重點行業,才能穩住實體經濟。在數字經濟浪潮奔涌的當下,鞏固電子信息制造業的首位優勢,讓這只“領頭雁”飛得更穩、更遠,將為中國經濟在全球競爭中搶占先機、行穩致遠提供最堅實的產業支撐。
【責任編輯:冉曉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