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治亂收費亂罰款、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司法部回應
9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司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
以法治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十四五”以來,司法部持續加強法律制度供給和行政執法監督,以法治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切實加強法律法規制度供給。會同有關方面完成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制修訂,完善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制度規則。同時,全面清理不利于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相關法規政策,2024年統籌開展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法律法規政策清理,已督促有關單位特別是基層修改廢止1萬多件。
●?強化行政執法協調監督。今年以來,司法部統籌開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該嚴則嚴、當寬則寬,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
司法部開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今年1至8月,各地涉企行政檢查數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發現問題率平均提高16個百分點。行政檢查次數下降,發現問題率提高,行政檢查精準度和質效大幅提升。
●?專項行動緊盯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和違規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等問題開展集中糾治。
●?堅持嚴格依法,堅守法治原則,該嚴則嚴、當寬則寬。對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等與群眾生命健康、財產安全密切相關的領域,堅持最嚴標準和要求,依法檢查,執法到位,堅決防止監管漏洞和安全隱患。今年以來,查糾執法突出問題相關案件4.7萬件。
●?積極回應企業、群眾和執法部門關切,協調解決執法標準不統一等問題,指導各地在嚴格依法的前提下適用“輕微不罰”“首違不罰”,優化執法方式,解決民生難題,體現執法力度和溫度。
司法部正加快制定行政執法監督條例,研究完善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持續健全規范涉企執法的長效機制,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和社會公共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高效辦成一件事”,我國公證服務更便民、更高效
“十四五”期間,司法部大力推進公證便民利民,全面提升公證可及性、便捷性和公益性。近年來,司法部部署開展了“公證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同時,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和公證機構采取務實舉措,全面提升公證服務質效:
●?在公證可及性方面,推進公證執業區域放寬至省一級,推動學歷學位、機動車駕駛證、居民身份證、營業執照等公證事項“跨省通辦”,方便群眾就近辦理公證。
●?在公證便捷性方面,實行公證服務工作日錯峰延時、周末不打烊等便民舉措,切實解決群眾節假日辦理公證難等問題。開通“綠色通道”優先接待,或提供“上門辦證”服務,讓出行困難群眾“足不出戶”享受優質公證服務。
●?在公證公益性方面,對低收入群體、殘疾人、青少年等群體和軍人軍屬、退役軍人,按規定減免公證費用;對80歲及以上老人首次辦理遺囑公證,免收公證服務費用。2021年以來,為上述群體共辦理減免收費公證35.4萬件,辦理免費遺囑公證9萬件。
(文字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央視新聞客戶端、新華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