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智高點” “人工智能+”應用持續落地
關鍵詞: AI技術 AI+行動 可信數據空間 人工智能全產業鏈生態 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
??人工智能(AI)技術正加速推動產業變革。AI技術深度融入千行百業,與制造、醫療、教育等領域深度融合,加速進入生產一線和生活場景,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支撐。 ??做好AI“加法”行業場景應用持續落地 ??“AI+工業質檢”中,X光機后的AI系統如同擁有“透視眼”,對輪胎內缺陷識別的準確率超過97%;“AI+視聯網”可帶來高清、低時延視頻服務;“AI+車聯網”產品幫助車企實現生產經營的數智化轉型;能源行業依托大模型體系,推動企業智能化轉型;AI助理、智能送物機器人、AI咖啡機器人全景式展示酒店全程無人AI化的服務過程…… ??在日前舉行的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上,100余項行業新標準、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集中首發,創新成果源源不斷地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景。智博會展出的AI應用場景近千個,廣泛涵蓋內容生成、社交通訊、醫療健康、金融投資、工業制造、航天航空、港航交通、教育科研等領域。 ??智博會舉辦地重慶近年來以“AI+”應用為突破口,全力打造具有區域引領力的AI新高地,在“AI+制造”“AI+農業”“AI+城市治理”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中國移動攜AI全棧服務成果亮相智博會,全面展示“AI+”行動計劃在智能終端、產業升級、低空經濟等領域的創新實踐。 ??中移物聯聚焦城市、產業、生活等領域“AI+物聯網”的創新應用。比如,無需電池的無源物聯標簽,可讓倉儲、醫療效率提升數百倍;衛星物聯網能覆蓋遠洋等無網地區。“AI與物聯網的結合,將推動‘萬物互聯’加速向‘萬物智聯’演進。”中國移動物聯網公司相關人員表示。 ??科大訊飛在工業、汽車、教育等領域加速推進“AI+”落地。公司聯合長安、奇瑞等車企助力國產汽車出海,支持23種語言交互,覆蓋超過80款主力車型。 ??中小企業在AI浪潮中也迎來新機遇。浪潮集團等頭部企業通過聯合地方政府和工信部等,為中小企業提供診斷、轉型等一站式服務。 ??今年是“AI+”行動全面鋪開的一年,政策層面對“AI+”行動提供了強勁支持。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國務院不久前也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要求以科技、產業、消費、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領域為重點,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搭上“AI+”行動快車,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同時AI應用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拓展。賽迪顧問副總裁宋宇認為,隨著行業智能化需求加速釋放,AI應用正全面進入“深水區”。 ??守住高質量發展“安全閥”可信數據空間加速構建 ??隨著以DeepSeek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橫空出世,AI發展步入以大模型開發為主導的發展階段。優質的模型催生對高質量數據的需求,而可信數據空間恰如高質量數據這種高標準“燃料”的“煉化工廠和輸油管道”,為數字經濟發展護航賦能。 ??智博會上,“城市可信數據空間”引人注目。在這個虛擬空間內,各類主體能安心存儲使用數據,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2025高質量數據集建設先行先試工作(重慶)與可信數據空間國家創新發展試點(重慶)項目也在會上正式啟動,率先瞄準城市治理、汽車、醫保、低空經濟等領域。 ??浪潮云洲參加了可信數據空間國家創新發展試點項目建設啟動儀式和可信數據空間聯盟簽約。重慶市醫保局會同浪潮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設醫保行業可信數據空間項目,已成功入選國家數據局《2025年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項目名單》。浪潮云洲開發的在醫保行業可信數據空間基礎上建設的多層次醫療保障清分結算平臺暨商保場景、醫保數據要素賦能信用金融應用場景也在智博會上正式上線發布。 ??可信數據空間是數據安全流通的“大超市”。中國汽研總監抄佩佩認為,汽車產業搞研發,主機廠、零部件廠、檢測機構等都積累了大量數據。過去,各自的數據可能不準、不全,互聯互通效率不高。而有了可信數據空間,車企及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就能將數據放在里面安全流通,形成高質量數據集,促進研發效率提升。 ??行業人士看好可信數據空間與AI融合的潛力。浪潮集團副總裁齊光鵬表示,推進“AI+”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數據供給側的基礎設施建設,而行業的可信數據空間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很好地實現不同數據主體擁有的數據之間的相互有效有序的流通和交易,從而逐步推進行業數據集質量的提高,最終有效推動行業“AI+”應用的拓展。 ??齊光鵬預計,未來可信數據空間在與AI的融合中,會有不少新的突破。從近期看,主要圍繞醫保、氣象、智能制造等特定行業進行。從中期2至3年的范圍看,圍繞可信數據空間連接器、隱私計算、密態計算、區塊鏈技術在場景中應用落地等,也會實現較大突破。從遠期看,人工智能和可信數據空間的融合,將會改變各個行業的產業生態。 ??匯聚優勢構建AI全產業鏈生態 ??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在2024年已接近60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的背后,其“生態共振”的底色逐漸清晰。 ??據悉,在智博會舉辦地重慶,已形成涵蓋AI研發、算法設計、算力服務、硬件制造、系統集成、應用服務的人工智能全產業鏈生態。 ??智博會期間,新華三、浪潮等企業積極探索以開放生態路線謀求發展。齊光鵬在會上發起醫保行業可信數據空間應用場景征集倡議,面向智慧醫保、商業健康險等10大領域,這代表了該空間正式進入生態拓展階段。齊光鵬表示,該項目已完成數據安全共享、標準化治理及醫保可信數據空間生態聯盟構建等工作,將為優秀場景提供數據資源接入、標準申報等支持政策。 ??會議期間成立的浪潮云帆聯盟,也旨在匯聚各行各業優質資源,搭建“技術共享、場景共建、成果共用”的合作平臺。 ??中科曙光推出了AI超集群系統,并協同20多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布了國內首個AI計算開放架構,推進產業鏈開放跨層協作。 ??良好的產業生態是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保障。在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總經濟師、中能智新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俊看來,當前全球能源轉型正從“增量替代”轉向“存量重構”,AI與能源行業的深度融合,需聚焦痛點,形成“精準感知、智能決策、高效協同”的創新生態。 ??業內人士認為,堅持自主可控與開放融合并重,并充分發揮頭部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資源互通、技術生態共享,將為“AI+”全面筑牢基礎。(記者 周武英)
【責任編輯:冉曉寧】
